做了40頁的簡報,主管說你沒抓到重點? 想提出建議案,卻一點靈感也沒有? 如果有以上煩惱,作者幫你整理20個大師理論, 用簡單的圖解、案例,就能解決工作上所有問題! 瑞典格言有這麼一句話:「我們都老得太快,卻聰明得太遲。」 在現今職場中,不乏擁有知識、技術、能力等硬實力的人才, 但是,如果要像出身麥肯錫的趨勢大師大前研一, 或是畢業於史丹佛的谷歌共同創始人拉里‧佩奇、 Instagram共同創始人麥克‧克雷格等人擠身智慧型工作者之列, 你最需要的其實是擁有邏輯思考、時間管理等「軟實力」! 一、你是否有以下6種煩惱? 1.抓不到重點、被說報告廢話太多 2.工作量一多就容易忙亂,還常常要人出手相救 3.同事都能準時下班,而自己卻天天加班 4.不太會拿捏工作分配,導致合作時總是引起爭議 5.客戶、主管天天追趕,但就是想不出獨特的好點子 6.對工作已經失去熱忱,看不到理想中的未來 如果你工作老是換來換去、一直碰上相同問題, 其實都是因為對工作毫無概念、沒用對方法。 因此作者提供麥肯錫、史丹佛……等大師都在用的思考筆記, 除了有16圖表可以簡單活用,還能讓你工作效率提升三倍! 二、解決16種工作遇到的情境 ◎如果你報告老是抓不到重點 「我負責新產品的摘要報告,結果被說簡報言之無物」 聚焦於宗旨、目標、作業範圍、關係人,才是簡報的關鍵 ◎如果你不太會與人相處 「不知為何就是跟那主管不合,彼此之間好像有很多誤解」 學心理學家用溝通矩陣圖,分析對方性格與對策 ◎常被說計畫有缺失的人,你可以 「每次都被主管提醒,才知道哪些沒做好」 麥肯錫的MECE分析法,解決你重複執行的時間浪費 「提出改進部門的計畫,卻因漏洞百出被主管糾正了」 豐田的A3問題解決術,將問題流程化 ◎創造力枯竭的人,你可以 主管要我想辦法打出一條血路,但談何容易? 用麥肯錫SWOT分析法,整理現況並思考競合策略 怎麼想都只有「老梗」,連自己都快受不了 學大前研一用3C分析法鎖定目標、4P分析法突破框架 ◎工作一段時間後很茫然,這時你得 對「難道要做這個工作一輩子嗎?」感到疑惑 史丹佛大學教授提出計畫偶然論,找出工作的意義 「被主管念,你快跟不上時代了!」 美國心理學家提出職業錨理論,檢查你目前的工作 高效率、高產出的工作者都有一個共通點,他們並非是快速完成工作, 而是在執行之前先判斷清楚「真正的問題究竟是什麼?」 工作的重點是思考>行動,建立起正確「思考方式」,工作成效自動加倍! 三、結論 大家剛進入職場時,大多是憑感覺做事,總是認為「我一定行!」,也常常「老是會錯意」。剛開始很拼命,也許工作效率高、但時間久了,開始疲乏、倦怠、挫折、無奈……。 因此作者為了解決即將陷入困境中的工作者,所以提出了16個解決方法,並且用他的親身經驗、故事、及大師的論點,讓讀者能把本書當成基礎參考書,最後還能內化成自己的思考模式並加以實踐。本書特色 麥肯錫顧問公司、史丹佛大學都在用的思考方法 20個大師理論解決你工作上100%難題 16種圖解加上實際案例,現在看、馬上就能用!名人推薦 商業周刊、蘋果日報職場專欄作家 謝文憲 謀略大大創首席顧問 陳其華
做你同事真要命
3年後,你的工作還在嗎?:掌握關鍵職 ...
Career關鍵14年
聚焦20%高密度工作力
成就不凡的人,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做了 ...
每天活用1小時,加薪升職等著你
30分鐘掌握談判要訣
擠進TOP20%你就贏了:33個工作 ...
成為企業最想要的人才
隱系人類:浮誇世界裡的沉默菁英
自我介紹的技術:18秒,3句話,讓內 ...
零壓力社交:內向者的輕鬆人脈術
專一力原則:「一心一用」戰勝拖延×提 ...
海盜北極熊
成功女人七快論:穿上七款永不退流行的 ...
女人想知道男人成功的10個秘密
十八洞策略
成功する女性の七つの秘密:ごく普通の ...
這些小習慣,老闆覺得你應該知道:預見 ...
寫給強悍又溫柔的未來領導者成為人氣女 ...
讓步的力量:發人深省的商業寓言,教你 ...
ビジネスマン"勝ち組"の条件
東大特訓班
比打工度假更重要的11件事:出國前先給自己這份人生問卷
天啊,你真的瘦了!:運動科學家教你聰明吃、輕鬆動、快樂瘦的祕訣
走讀台灣:臺中市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Great expectations
Robin Hood
鼎泰豐:有溫度的完美
會計學新論含習題解答
大科學:解析群眾行為.金融風暴.流行病毒.戰爭衝突背後的共通脈絡
英文魔法師之文法俱樂部
財務管理
統計學:觀念與方法
多情劍客無情劍
心智圖聖經,心智圖法理論與實務篇
The little mermaid
英文魔法師之文法俱樂部:EASY學英文
文化產業分析
為什麼聰明人都用方格筆記本?:康乃爾大學、麥肯錫顧問的祕密武器
New Korean wave : transnational cultural power in the age of social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