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森豪 師事「台灣現代陶藝之父」林葆家教授學習釉藥、窯爐等陶藝專業訓練,對傳統釉藥如青瓷、天目、銅紅、鈞釉等深入研究。1990年進入德國國立司徒加特造形藝術學院陶藝研究所,研究歐洲陶藝發展與當代藝術思潮,大量創作,並於德國許多博物館舉辦多次個展,受到歐洲藝文界與媒體的高度評價。學成返國後,任教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專注於本土陶藝材料的研究實驗與當代藝術的創作。曾擔任鶯歌陶瓷博物館籌備館長、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學系主任與研究所所長。 作者自序陶藝創作──心靈的新意識運動 動手玩泥土是人類最原始的一種能力,現代人卻很少有機會親手碰觸到濕潤又柔軟的泥土,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仔細想想,其實我們就生活在充滿泥土文化所建構的環境當中。人類利用土、水、火、風的自然作用來創造陶藝,它是人與自然融為一體、共生造化的一門神奇藝術,陶藝提供了日常生活的需求,也豐富心靈上的文化內涵。我認為陶藝創作是現代人最重要的休閒與享受美感的活動,我們應重拾記憶與尋找原始玩泥土的本能,每個人如果能在生活過程中,安排陶藝的學習體驗與創作,就會深深感受到生命的重心與生活的幸福。 本書從現代人最需要的自我實現與身體勞動中,規劃出八個章節。從第一章先引領讀者感受泥土的柔軟可塑,體驗陶藝創作過程中,如何把充滿神化色彩與柔軟可塑的黏土物質,創造出變化萬千的作品,並深刻體驗這經幾十億年風化而成的珍貴天然材料──泥土,供養我們生命的一切,同時也是滋養陶藝工作者的基本媒材。 第二章介紹陶藝入門的技法操作示範,從作品的製作流程培養雙手的敏感度,讀者可以跟著模擬實際操作,對陶藝整體製程就能深入的了解。我們藉由做陶的過程與勞動中找到新的休閒享樂的方式,感受一種心靈的新意識運動,重新發現心靈滿足的能力。 第三章著重手拉坯技法的練習與表現,讓實用陶藝出現在生活的每個空間裡,將傳統的技藝與精神,落實在我們的生活情境當中。透過生活觀察的引導與文化創意的思維,由簡單而方便的陶藝技法入門,就能順利地將內心抽象的想法,用陶藝的形式具體表現出來,進而融入在生活空間,以及生命過程中的每一重要事件。 第四章從廚房中思考幾個案例,來創造一些家裡認同的美感物件,希望從這些物件當中所發展出來的味道,能串起一幕幕家族共同的回憶,使每個人慢慢細嚼著記憶當中最深刻的氣味,並透過這個單元的操作示範,讓每個家庭都可以沉浸在甜蜜幸福,創造出精緻特別的飲食文化,用「視覺美味」重塑家族的主體性。 第五章試圖用陶藝作品為婚禮帶來新的思維,針對不同的對象與場合,做一些實用又有趣的創作思考與呈現,希望新世代能有更新的創意,能夠在文化內涵上有深刻的詮釋,為自己的新婚創造新鮮事,也為親朋好友製造難以忘懷的感動。 第六章的操作示範充滿挑戰性,並介紹特殊技法,大量使用在地元素,我們運用了充滿懷念的落葉、虔誠的香灰甚至流浪動物的故事;希望藉此創造出有意義、令人愛不釋手的紀念品。 第七章體驗陶瓷創作可能營造出的居家氛圍,如何為生活空間注入創意與溫暖,使我們喜歡在家流連,更愛徘徊在陶藝空間所散發出的質感中,其中大型公共藝術的製作深具挑戰性。 第八章製作工具與釉藥配方,並解決製作過程中的許多問題,使創作者得以有自信的使用工具、調配釉藥以及進窯燒成,把自己訓練成為一位具備扎實基本功的陶藝工作者。 陶藝學習是一種與自然對話的儀式,在本質上是一門抽象的造形藝術,而在生活上卻是最實用的創造活動。陶藝溫潤樸實的質感和別無取代的材質特性,一直是陪伴著我們生活與文化發展的好夥伴,每個人都能從自己手中,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生活風格,醞釀生命氛圍的獨特品味,我們會因陶藝的學習體驗而達到心靈的滿足,非常值得我們投入創作,來表達最豐富的手感創造與感動。讓我們召喚身心靈的感知,啟動敏銳的雙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作品即將被你創造出來,永遠地伴隨著你生活;讓有機可塑的泥土柔軟我們的心靈,也讓創意的花朵在我們的手中綻放開來。
中華民國第七屆陶藝雙年展
中華民國第六屆陶藝雙年展
中華民國第五屆陶藝雙年展
靜嘉堂藏吳州赤繪名品圖錄
萬世絕學裡的臺灣漆藝
林添木師生交趾陶藝展
交趾精品集
陳火慶漆器展專輯
呂淑珍陶藝展專輯
林葆家陶藝展專輯
童建銘陶藝展專輯
民窰青花
馬賽克創作技法小百科
陶瓷的根源
2000中華民國國際陶藝雙年展
成窯遺珍:景德鎮珠山出土成化官窰瓷器
景德鎮陶瓷大全
頂真.巧藝:國家指定重要傳統藝師特展
好看易學的彩繪技巧:仿鑲嵌玻璃技法
青花名瓷
壺詩戀情:劉再興提把藝壺創作集
絢麗多姿的傳統陶塑
2004中華台北(陞技)羽球公開賽:2004/12/04半準決賽:男子單打(馬來西亞 vs 馬來西亞)
質性研究,從現象中尋找礦脈
Yonex all England open 2005 : badminton championships
羽球冠軍之路:技術與要領
嘉義縣志
菩提道次第略論釋
佛學基本叢書
菩提道次第廣論
巫王志
不向貧窮低頭的爆笑日記,年薪19萬日圓篇
日本文具設計大揭密
Dance:我的看舞隨身書
菩提道次第論科頌講記
尋味.紅茶:Yilan的品飲手札
給大學新鮮人的12封信
極致之味:Yilan的18堂飲食課
東京裡風景
旅行臺灣,達人帶路
亂是一種新商機:數位行為改寫的消費習慣
跟雲門去流浪:七週八城的歐洲巡演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