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社會變遷1985~2005:傳播與政治行為,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系列三之4(精裝)》 本書收錄九篇研究論文,呈現1990年中期至2000年中期重要且相互關聯的台灣社會變遷議題。論文分為(1)媒介生態、資訊與政治,(2)政黨支持與認同,(3)政治兩極化與公民社會等三大主題、八篇論文,以及一篇關於當面訪問的研究法論文。主題內容涉及民眾使用媒介的動機與行為變遷(王嵩音),新聞媒體、政治知識與參與的關係(陳憶寧),報紙與電視的可信度變遷(羅文輝),族群與國家認同趨勢(吳乃德),政黨認同變遷(吳重禮),民眾政治「兩極化」現象(張茂桂、陳俐靜),政治容忍度變遷(黃秀端),民主化與民眾的社團參與變遷(熊瑞梅、張峰彬、林亞鋒),以及面訪時訪員與受訪者間的社會距離效應(杜素豪、洪永泰)。
尋求意義:現代化變遷與文化批判
數位新分享時代:網路上的分享與交流如 ...
社會變遷與社會協調發展理論研究
語言.翻譯與政治:嚴復譯《社會通詮》 ...
第4消費時代:共享經濟,讓人變幸福的 ...
再啟蒙的年代:為理性、科學、人文主義 ...
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江蘇省,186 ...
U型理論精要:從「我」到「我們」的系 ...
U型理论:感知正在生成的未来(全新升 ...
U型变革:从自我到生态的系统革命
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山東省,186 ...
第二現代:風險社會的出路?
台灣的社會變遷, 1985-2005 ...
現代化與社會轉型
現代性 後現代性 全球化
移動在瘟疫蔓延時
空間.記憶.社會轉型:"新社會史"研 ...
近代中國社會文化變遷錄
聰明行動族:下一場社會革命
進擊:未來社會的九大生存法則
誰怕科學怪人?
必然:掌握形塑未來30年的12科技大 ...
二.二八民變:台灣與蔣介石
二二八戰士:黃金島的一生
記憶所繫之處
記憶與遺忘的鬥爭:臺灣轉型正義階段報告
重訪保安村:漢人民間信仰的社會學研究
科学说需求(神州增訂版)
當代文學理論導讀(第四版)
投資大師伯恩斯坦金融三部曲:繁榮的代價
臺灣土地政策析論:從改革到投機的福爾摩沙
個體經濟學
台大學生杜邦事件調查團綜合報告書
臺中的風雷
造坊有理:社區設計的夢想與實驗
總體經濟學
民俗學原理
解構黨國資本主義:論台灣官營事業之民營化
個體經濟學習題解答
60分鐘快讀台灣史
社會理論與現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