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後一個皇帝崇禎自始自終都覺得自己是好皇帝, 這到底是自我感覺良好,還是真的?! 會不會我們對於明末清初歷史人物的認知全都錯誤? 明清史專家樊樹志引經據典,完全推翻我們對這段歷史的認知: 說他出類拔萃也不為過,但大明王朝何以偏偏亡在他手上? 會不會他的勵精圖治反而加速了國家滅亡? 崇禎在位的十七年,是大明王朝兩百七十六年中最灰暗的十七年。 跟其他亡國之君不同的是,崇禎在位的十七年勵精圖治,夙夜匪懈, 他一上任就清除了前朝的奸臣魏忠賢,重用袁崇煥, 但僅僅三年時間,又將袁崇煥處以極刑,並重用奸臣溫體仁,朝廷重起黨派之爭, 外憂內憂交相而來:金人努爾哈赤與皇太極屢犯遼寧,李自成張獻忠起兵中原。 最後崇禎自縊煤山,死前留下的遺言是:「朕非亡國之君」。 崇禎皇帝為何會走上亡國之路? 如果生在太平盛世,是否也能開創如永樂般的盛世? 復社詩人吳偉業對逝去的皇帝朱由檢給予高度的評價,說他作風恭敬儉樸類似弘治皇帝,英毅果斷類似嘉靖皇帝。 《甲申傳信錄》在「睿謨留憾」的標題下,如此評價朱由檢:英毅果斷,繼承萬曆、天啟的政治遺產,撥亂反正,革除前朝弊政,打擊邪黨,勵精圖治,勤於朝政,希望出現中興之治。然而邊疆戰事頻發,中原內部空虛,饑饉連年,盜賊橫行,拮据天下十七年,王朝覆亡,以身殉國。嗚呼!如此英明睿智的君主,十七年宵衣旰食,從來不曾開懷舒心,留下多麼大的遺憾啊! 儘管如此,令人驚訝的是,後世對崇禎的評價都只停留在他是亡國之君,崇禎在位的十七年可說是明朝的悲劇時代,崇禎登基時,內憂外患頻仍,我們幾乎可以說,他的登基從一開始便注定是個悲劇收尾。在這十七年中,崇禎並非毫無作為,他一上任就抓住兩個重點:一為閹黨逆案,二為平定遼寧。崇禎論才幹論個性,都非典型的亡國之君,但為甚麼大明偏偏亡在他手上? 明清史專家樊樹志引經據典,分析推斷,最後得到一個結論:說崇禎出類拔萃也不為過,大明王朝可說是無可奈何地走上滅亡,亡在一個頗想有所作為的皇帝手上。 論才幹:崇禎一上任就馬上清查魏忠賢等閹黨,排除種種干擾,在短短兩年內,對「閹黨逆案」進行最大限度的清算,是具有政治家遠見卓識之舉,是值得稱道的有聲有色的大手筆。 論識人:崇禎即位以後,把扭轉遼東局勢做為營求「中興之治」的頭等重要任務。根據朝廷大臣的建議,他重用袁崇煥為都察院右都御史、兵部添注左侍郎。並賜給他尚方寶劍,亟於五年平遼。 論識人不清:崇禎並非庸君,頗有主見,卻剛愎多疑,用人不專。崇禎一朝十七年,內閣輔臣多至五十人,更迭頻繁,有如走馬燈,唯獨劣跡昭彰的溫體仁穩居內閣首輔之位達八年之久,溫體仁七、 八年的輔政,可以說一無是處,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麼「政績」的話,只有一條,那就是:排斥異己不露痕跡。 論急躁:沒有等到袁崇煥承諾平定遼寧的五年,崇禎在重用袁崇煥三年不到,就因等不到效果,又聽信讒言,便將袁崇煥殺了。 崇禎雖非典型的亡國之君,但他的勵精圖治與急躁的個性,反而催化了帝國的滅亡。 作者簡介 樊樹志 明清史專家,除明清史外,亦專攻中國土地關係史,江南地區史,尤以江南市鎮研究蜚聲史壇。代表作有:《萬曆傳》、《崇禎傳》、《晚明史》、《明清江南市鎮探微》等書。
明季流寇始末
奏摺上的晚明
萬曆駕到:多元.開放.創意的文化盛世
明末三案
萬曆二十三年封日本國王豐臣秀吉考
萬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
萬曆傳
三朝野記
1644:帝國的疼痛
魏忠賢專權研究
大明亡國史:崇禎皇帝傳
崇禎長編
崇禎傳
從白陽傳疏論晚明軍政
王朝鼎革與英雄悲歌:崇禎17年家國興 ...
晚明七十年:1573-1644從中興 ...
秦淮舊夢:南明盛衰錄
清代前朝的政治認同與歷史書寫
南明史
鄭成功史事研究
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
古事今說.兒童看三國演義
民法試題精選:含民法總則.債.物權
美猴王歷險記
我的手作拼布生活:在一針一線之間,享受拼布的樂趣
民法試題精選,進階篇
甜蜜の鄉村拼布
楚漢英雄誌
設計師不傳的私房秘技:親子兒童房設計500
鹿鼎記
關稅法論
神鵰俠侶
65度C湯種麵包
自然風束口袋
明白國文(作文.公文與測驗)完全攻略-2016司法四等.高普特考
傳說
世界民間童話全集:亞洲篇
123做餅乾
朗文新多益教戰手冊,寫作測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