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通識理念我們都很認同,但是如何帶進教室中呢?」… 基於臺灣通識教育課室的特殊性,與教改浪潮後的高教環境巨變,即便教師們認同通識教育的理念,但是從理念到教室之間,卻是一段極為遙遠的距離。面對不同屬性的學生、環境與體制,通識課程的教師往往需耗費極大的心力,方能經營出一門好的通識課。在這過程中,會經歷許多複雜的轉換與整合,是一段極為費心及專業的歷程。 本書的內容,主要集結了17位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在「將學生的學習當一回事」的共同信念下,所編寫的30篇以具體教學現場為基礎的文章。這些文章是對於一些長期經驗的典藏,除了提供給第一線通識教師作為參考之外,也希冀能省卻從頭的摸索並引發新的累積。編者簡介王冠生 臺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政治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學術專長為政治哲學、生命倫理學、環境倫理學、審議式民主理論。王若嫻 空軍軍官學校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博士。學術專長為六朝文學、大一國文教學、清初思想。王維君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應用科技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兼人文藝術中心藝術組主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系兼任助理教授。美國奧勒岡大學音樂教育暨合唱指揮博士。學術專長為音樂與視覺藝術之通感、音樂心理學、音樂感知科際整合、數位表演藝術、音樂教育、管弦樂及合唱指揮、合唱教學。林幼雀 崑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學術專長為憲法、原住民婦女人權、性別與法律。林武佐 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助理教授。東海大學哲學所博士。林錫銓 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助理教授。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學術專長為都市與區域治理、永續觀光治理、社區營造。梁家祺 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助理教授。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科學教育博士。學術專長為科學教育、課程與教學、學前教育、認知與學習。張靜茹 靜宜大學臺灣文學系副教授。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學術專長為臺灣古典文學、傳記文學與個人生命史、臺灣現當代文學、心理分析與臺灣小說。陳鳳雀 虎尾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講師兼藝術中心展演行政組組長。雲林科技大學設計碩士。學術專長為視覺藝術之美感、藝術手創之實踐、藝術史學、藝術賞析、視覺傳達與設計等。游宗新 環球科技大學推廣教育中心主任。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術專長為非營利組織管理、社區發展、社區教育。黃俊儒 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學術專長為科學傳播、科學教育、公眾科學理解。廖蕙玟 中正大學法律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德國哥廷根大學法學博士。學術專長為國際私法、民法、民事訴訟法。蔡介裕 文藻外語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學術專長為哲學、宋明理學、道德推理。譚經緯 醒吾技術學院財金系專任助理教授、交通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政治大學經濟研究所博士。學術專長為經濟學,致力於經濟學課程與教學以及教材之設計。劉柏宏 勤益科技大學博雅通識教育中心教授。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數學教育博士。學術專長為數學史與教學和高階數學思考。鄭雪花 臺東專科學校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學術專長為莊子哲學、中國美學、中國思想史、中國文學理論。薛清江 南台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學術專長為倫理學、道德推理、政治哲學、當代思潮、哲學與人生。
生物資源與生物多樣性
精英必修的人文課:復旦大學大受歡迎的 ...
創新與傳承:大學生命教育課程規劃與教 ...
校園綠色廚房:遠足的通識課
通往知識的祕徑:通識課程理念與教學實 ...
通往知識的祕徑:如何上一堂通識課?
哲學大師的通識教育思想
大學通識教育典例:整合性典範理念與實 ...
幸福人生
人文經典與創意開發
反思身體:跨領域教學實踐與研究誌要
轉型中的大學通識教育:理念、現況與展 ...
大學通識教育探索:臺灣經驗與啟示
全球化時代大學通識教育的新挑戰
東區通識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大學「營養」學分:遇見16堂不一樣的 ...
全國通識教育徵文比賽獲獎作品集
核心素養的課程發展
核心素養的課程與教學
社會科學的通識教育
大學的社會實踐和永續創新:由阿罩霧出 ...
部落的老情歌
臺灣原住民族運動史料彙編
從流行歌曲看台灣社會
吟唱臺灣史:第二屆台灣文化日 臺灣的歌 故鄉的歌
社會運動概論
台灣唱片思想起
噪音:音樂的政治經濟學
原住民母語情歌
劍橋大學搖滾與流行樂讀本
國際唱片工業研究:跨國唱片公司的全球化、本土化、數位化
運動作為社會自我教習
Metal : a headbanger's journey
情感的實踐:香港流行歌詞研究
搖滾樂社會學
滾石30周年精選珍藏集
Prayers for Bobby
司馬庫斯
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
創作臺語歌謠史
Poor Us : an animated history of pov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