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縱論台灣女性小說的研究專著,對女性文學在台灣文壇的嬗遞有較為系統整體的探討,重新檢視50年代以迄二十世紀末,這五十年間每個世代的女作家在社會、政治、文化、性別結構劇變中引發的敘事形式及內容的變革,並探究當代女性通俗文類改造的可能,以及女性因應民族性與全球化的思索。為了不使焦點集中在少數知名創作,重複主流霸權模式,本書廣泛地析論每個年代中重要作者,以及較少被評論的著作,呈現台灣女性與社會較全面的圖誌。 通過這本論著,作者整理並建構了台灣女性小說作家與台灣小說發展的譜系,試圖勾勒出台灣女性小說史的初步史觀,一方面對女性小說的發展有較為整體系統的了解,另一方面則對台灣文學史的論述產生某些參照比對。 本書承襲一般台灣文學以十年為籠統分期的作法,比照同時期女性創作的特色。〈台灣新故鄉〉與〈我行我素〉兩篇,旨在反駁評論家視5、60年代除懷鄉及反共無其他主題的觀點。 〈現代主義女作家〉則希望加入省籍與性別因素,重新檢視60年代西方現代主義接枝台灣文壇和女性書寫的意義影響。兩篇探討6、70年代海外女性小說的論文則回溯戰後台灣追求現代化過程裡產生的民族論述矛盾,詮釋台灣移民夾纏於母國文化、社群與異國的弔詭關係。 〈由愛出走〉除了再一次正視愛情在女性文學?關鍵性的地位,更企圖申明80至90年代女性小說的一脈相承,進而探討女作家二十年間因應社會、政治、文化結構性劇變中牽引出的敘事形式及內容的變革。作者並嘗試在〈90年代的女性通俗文類再造〉裡關注女性創作的武俠小說和武俠言情小說,探究文類傳統裡的性別限制以及當代女性文類改造工程的可能。 最後一篇〈從強種到雜種〉則試圖改變前幾篇的斷代模式,拉長縱深,從最早期的大陸及台灣女性文學談到當代女性小說?性別與國族的互動。綜觀中國現代化一世紀裡女性思索民族性與全球化的軌跡。
金庸的武俠世界
中國古代小說概論
周芷若的人生哲學
海上花開又花落:讀解張愛玲
第十位繆斯
敦煌批評與小說考論
世俗的神聖:古典小說中的宗教及文化論 ...
金庸看磚
道心人情:中國小說中的神仙道士
通宵達旦讀金庸
眾尋她:台灣女性小說縱論
敏感地帶:探索小說的意識真象
魯迅小說研究
當代小說聞見錄
李田意教授八十壽慶論文集
霍青桐的人生哲學
張無忌的人生哲學
臺灣當代短篇小說中的女性描寫
紙醉金迷:金庸武俠大系
漫談金庸筆下世界
續談金庸筆下世界
Bones
漢語語音教程,基礎篇
漢語語音教程
中國語發音課本
聲韻學16堂課
華語語音及教學 臺二版
葉石濤全集,評論卷.資料卷
五十年來台灣女性散文,評論篇
母親的憶念
新標準師範國語
國語
紳士道與武士道:日英比較文化論
語音遊戲教學
國語正音特殊教本
戴著草帽到處旅行:性/別.權力.國家
女性.鄉土與國族:戰後初期大陸來台三位女作家小說作品之女性書寫及其社會意義初探
研究小間
織錦的手:女作家素描
冷泉心影
文學地理:臺灣小說的空間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