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6和17世紀的中國,佛教信徒和儒學士人廣泛地活躍于地方寺院及其捐助活動中。隨著士紳數量的增長超過了帝國官僚機構需求的增長,許多人被阻擋在傳統的儒家仁宦之途之外;但是顯而易見的慈善事業可以在國家掌控的領域之外昭示精英的公共地位。由于積極卷入佛寺住持的資金籌集工程,士紳的贊助行為深刻地影響了佛教的公共機構。 本書首先討論了佛教與明代理學的關系,佛教勝地旅游業的增長,以及慈善捐助的機制和動機,繼之又分別考察了地理位置和經濟狀況迥異的三個縣。作者依據中的充分史料,透闢地分析了當時佛教捐助的類型和社會後果。
唐代士大夫與佛教
唐代士大夫与佛教
隋唐佛教
中国佛教简史
佛教征服中國
長安佛教史論
中國宗教
隋唐佛教判教思想研究
交流與互鑒:佛教與中印文化關係論集
隋唐佛教文化
佛學與隋唐社會
中國佛教的復興
中國佛教史概說.密教史
太虛:人生佛教的追尋與實現
中國佛教傳入史綱
佛教史話
禪淨合一流略
中國的佛教
中國居士佛教史
中國佛教圖鑑
戰略緒論
戰爭藝術
戰略論:間接路線
孫子新研究 孫武子 從孫子兵法研究做事方法
《孫子》古本研究
戰爭指導
中國文學批評通史,明代卷
現代戰略思潮
歷史與戰略:中西軍事史新論
戰略研究與戰略思想
戰爭論
中國民歌
漢族民歌概論
超限戰
武器事典
吳子今註今譯
中國俗曆總目稿
明代文學復古運動研究
走向後現代主義
史記今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