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7,一條隱形的北緯線, 卻讓花蓮港的紅燈塔、南投臺灣地理中心碑, 與彰化芳苑燈塔有了奇妙連結。 登高離岸,一個對山嶺後頭的好奇, 竟讓臺灣東海岸的鯨豚使者, 突圍海島限制,再次啟航,重新看見海洋。 透過環境自覺,閱讀臺灣 兩座燈塔、兩個地點、一道緯度,勾起海洋作家廖鴻基的好奇,萌發探索臺灣西部海岸的想法。二〇〇三年,廖鴻基組成工作團隊,租用一艘二十噸賞鯨船為工作船,以一個月的時間航繞臺灣一周,執行「繞島計畫。 期望藉由這次行動,突圍海島限制,讓臺灣社會對疆界的思維,從傳統的陸地海岸延伸到沿海,藉以宣示「海洋」應該是島國社會重要的生活領域。 臺灣並不大, 也許可以透過「多認識一座城市」、「多認識一段海岸」、「多認識一片海」……為行動意念,走出去、航行出去,就同廖鴻基所說的「海洋無可預約,但值得期待」。 一起循著作家書寫的路徑,換個角度閱讀島嶼臺灣。本書特色 ■以「走出去、航行出去」的具體行動,化意念為真實。 ■分七個單元,皆以海洋視野的創作書寫進行反思,扎根「環境自覺」。 ■三十篇富生命力的散文輔以個人攝影,帶領我們穿越海陸邊界,徜徉生命之海。 ■隨書附贈《23.97親海體驗》走讀別冊,傳遞零廢棄環境永續的概念。感動推薦 「環境自覺」是閱讀這本書深觸於心的共鳴。根植於深層的人文素養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節制簡約美德,讓我們看見環境生態文明的深層扎根。--宋明峰/光寶科技董事長 《23.97的海洋哲思課》描述我們現在擁有的,在口舌言談愛臺灣之間,必須身體力行去了解這塊土地,並用心去關懷它、保護它。--林肇睢/臺灣護聖宮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同樣一個人,在面對不同的海洋風景,也會展現如此不同的情感輪廓。在這本書,我看到廖鴻基不同過往的模樣,更深深體會到大海給人的另一種能量與魔力。--黑糖導演黃嘉俊/紀錄片《男人與他的海》
今日東京
誰最浪漫
討海人
飛魚.百合
漏網新魚:一波一波航向海的寧靜
來自深海
回到沿海
漂流監獄
臺11線藍色太平洋
漂島:一段遠航記述
腳跡船痕
海天浮沉
領土出航
南方以南:海生館駐館筆記
蜀山劍俠傳
噩盡島
全職高手
覆雨翻雲
明清以來善書叢編
文字魔人漫畫版
如此人生
董事長嬉遊記
銀之匙.Silver spoon
無頭騎士異聞錄
蔡康永的情商課:為你自己活一次
墮神契文
做工的人
旅食小鎮:帶雙筷子,在臺灣漫行慢食
銭天堂:ふしぎ駄菓子屋
咖啡師Barista
異動之刻
燕歌行
妖怪公館の新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