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1972年李亦園、楊國樞主編的《中國人的性格:科際綜合性的討論》出版後,本書是四十年來第一本從跨學科視角,集結人類學與心理學家,兼及精神分析與哲學領域的學者,共同探討文化與心理現象之間,如何相互涵化、相互表述的論文集。透過理論思辨與世界民族誌材料,本論文集的作者分從不同的學術關懷,探討在理解他者,進入他人文化、知識傳承,與內心世界的過程中,所涉及諸如「同理心」、「情感」,與「互為主體」等概念,從中並揭櫫「理解」作為一種對話過程所面臨挑戰,包括知行合一的實踐共做或習藝,觀看的偏誤,聆聽的藝術,敘說的脈絡化,非知自省的觀照能力,情感的展演、擬入與超越,異己之別的差辨框架,權力結構的運作模式,乃至在同理、感知他者之餘,如何不至因之消融自我的主體性,甚至達到相互理解。本書的出版也是對李亦園與楊國樞等人類學、心理學先輩,嘗試探索科際合作視域的禮敬。
物與物質文化
21世紀的地方社會:多重地方認同下的 ...
異溫層迷航記:芭樂人類學
芭樂人類學
劉斌雄先生紀念論文集:寬容的人類學精 ...
楊成志人類學民族學文集
地方性知識:闡釋人類學論文集
地方知識:詮釋人類學論文集
洪堡人类学和教育理论文集
人類學的趨勢
同理心.情感,與互為主體:人類學與心 ...
馬淵東一著作集
「社群」研究的省思
人類學家的我們、你們、他們
多維視野中的大眾文化
文化工業
傳統與中國人
論中華文化
從根救起
中國文化概論
第二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第三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奇奇鎮的怪事
台灣美食通
我家有黑洞
第四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放狼的孩子
用心過每一天
臺灣原住民文化基本教材
如何吃最健康
中國古代庶民飲食生活
誰要零鴨蛋
窗口邊的豆豆
第一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骨頭博士找骨頭
第五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3個小女巫故事書
台中市飲食地圖
挖開兔子洞:深入解讀愛麗絲漫遊奇境
阿丁的寒假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