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學是一門古老的綜合性學問,體現了人與自然互動中多方面的智慧。本書基於新的知識觀、歷史觀和生態觀,依據博物學、科學史、文化史、環境史、思想史、科學哲學、科學社會學方面的大量文獻,較系統地探討了西方博物學文化的發展脈絡。具體研究了塞奧弗拉斯特、約翰·雷、林奈、布豐、格雷、班克斯、伍德、埃莉斯、梭羅、繆爾、利奧波德、卡森、譚衛道等十多位有典型意義的西方博物學家及相關的博物學文化,首次勾勒出西方博物學文化的概貌,也涉及環境史、環境倫理、科技史、認知與性別、生態文明等問題。本書包含相當豐富的信息量,可供哲學、自然教育、環境保護、科學文化研究以及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學者參考。本書試圖揭示這樣一種理念:博物學始終平行於自然科學存在和演化,博物學與自然科學有交集但並非其真子集。在這種新的定位中,博物學的價值、意義並不完全由自然科學來評定。博物學歷史悠久,經受了持久檢驗,適應于天人系統的可持續生存。博物教育是一種「成人」教育,將有助於使人成為人,時刻體認自己是生態共同體中的一員:知道自己的限度,約束自己的行為,在態度和情感上進而在理智上和操作層面尊重大自然,與大自然協同演化。
大生命
探索大地之心
閱讀自然.自然天性
博物学四讲:博物学与智慧.品味.财富 ...
身邊的野生朋友
那些異國玩意兒:大航海時代探索世界的 ...
筆記大自然
孩子的自然觀察筆記:超過100個自然 ...
發現之旅
野性大地:地球最後的伊甸園
自然奇趣大觀
大自然在唱歌
博覽臺灣
一頭栽進婆羅洲
台灣的常見昆蟲
臺灣的海濱植物
臺灣的蝴蝶世界
臺灣的地形景觀
台灣的海底奇觀
科學探索:科學中心展示簡介
環境教育人員社區參與專業領域訓練教材
再生與創新:台北都市發展議程
動物研究倫理
編織都市文化資產成就永續都市:文化資產青年論壇暨國際工作營活動紀實
愛知目標全球行動
臺灣農村社區培訓管理實務:以ISO10015為參考架構
尋訪台江古早味:歷史、風土與人情的飲食故事
小地方大魅力:在地知識與文化體驗經濟工作坊成果專輯
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
大溪.我們的博物館: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誕生
進擊的博物館:當代博物館的挑戰與超越成果專輯
智慧創生:新農民創業與升級行動指南
地方.文化.博物館:博物館的社會關懷與實踐
博物館策展:跨界難不難?!--用展示寫夢想
全民参与社区设计的时代
地方創生的挑戰:日本NPO的在地創業
社區設計的時代:用「不造物的設計」概念打造二十一世紀理想社會,全面探究社區設計的工作奧義、設計總體方針,以及如何與社群團體培養合作默契
地方創生2.0
地方美食力:天才料理人將好食材變成世界級美食的地方再生戰略
大象跳舞:從設計思考到創意官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