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學(Mediology)這個新名詞的第一次出現,是在德佈雷1979年的著作《法國的知識權力》中。按照作者後來的闡釋,從學科意義來講,媒介學不是媒介社會學,也不是符號學,與傳播學的路數也不同,因為它不聚焦孤立的個體,而是採用一種跨學科方法,論述範圍或論據來源包括歷史(技術史、書籍史、美學理論和歷史)和資訊傳播理論。與傳播學界的工具主義的概念劃分不同,作者在本書中提出的最新穎而富有想像力的核心概念是媒介域( médiasphères),就是以資訊傳播的媒體化配置(包括技術平臺、時空組合、遊戲規制等)所形成的包含社會制度和政治權力的一個文明史分期。按照媒介學的史學觀對技術與文化的關係的界定,人類文明史被劃分為三個不同的媒介域:文字(邏各斯域)、印刷(書寫域)和視聽(圖像域)。媒介學可能在學科身份、學理基礎、專業的合法性和概念的邏輯性等方面遭遇種種評判,但無論在何種批評語境中,媒介學所提出的問題、在演示中再現的場景、所進行的歷史闡,都可以提供反思資源。媒介學不一定保證提供新的知識,但肯定是認識的新形式,從而為我們理解理論與現實的關係提供一種新的參照。
變遷中的香港.澳門大眾傳播事業
中國大陸大眾傳播事業及其管理概況
媒介研究经典文本解读
各國電視節目分級制度做法之比較研究
意義的輸出:達拉斯的跨文化解讀
文本盗猎者: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
日本新視訊產業懇談會報告書
日本新視訊產業的未來群像:各相關產業 ...
麥克盧漢與虛擬實在
麥克魯漢與虛擬世界
媒介研究:關鍵議題與爭辯
大眾傳播學理論
傳播與社會發展: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 ...
媒體上身:媒體如何改變你的世界與生活 ...
傳播媒體的變貌
傳播媒體的變貌:新媒體.新衝擊.新動 ...
先秦唐宋明清傳播事業論集
第五媒體:下一代商機的思考主體
傳播研究新視角
新媒体论:“大数据时代”泛媒介革命的 ...
媒體﹑認同與傳播新科技:關心本土傳媒 ...
研究小間
流动的现代性
我們在存在主義咖啡館
歷史的記憶與日常:資本主義與東亞批判研究:哈若圖寧選集
Download : the true story of the Internet
SPSS就是這麼簡單
Kittler and the media
電影理論解讀
新自由主义简史
列寧和哲學
攝影的哲學思考
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
電影批評面面觀
啟蒙辯證法:哲學片斷
The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
Intimations of postmodernity
Modernity and ambivalence
遊蕩世界的幽靈:馬克思,《資本論》的誕生
知性對話必備!讀懂世界的生存之書
人類的起源:最受美國大學生歡迎的22堂人類學課,關於你是誰、你從哪裡來又該往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