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紀實寫作課——向大師取經,寫作者必修!普利茲獎、奧斯卡獎、艾美獎、美國國家圖書獎…51位頂尖紀實寫作名家罕見齊聚,教你——把人物、事件、想法,寫成一個好故事 記者、媒體工作者、自由作家、部落客、網站寫手… 寫作必讀案頭書,暢銷十年經典 看到新鮮的事、特別的人、難得的景色,想與人分享,要怎麼將你眼中所見化為文字,寫成一篇篇能感動人的好故事、好報導?這是媒體、文學界、出版界…的永恆課題。 不知如何下筆?聽獲獎大師們指點! 51位獲獎記者、暢銷作家、知名編劇分享經驗,幫寫作者建立一套從找題目、採訪、書寫、編輯到出版的完整觀念,處處可見無價提點,諸如: ●文思枯竭時,自問:「我還應該去找誰?」/《紐約時報》記者大衛‧哈伯斯坦 假如你是橄欖球比賽轉播的執行製作,那麼,你是用二十台攝影機去拍,還是只用兩台攝影機效果會比較好?同理,你見到的人越多、收集的觀點越多、做的採訪越多,效果也就會越好。 ●找到故事的「大概念」(big idea)/《聖彼德堡時報》專題作者萊恩‧德葛列格里 如果你能在一個故事裡發現一個帶有普世性的真理,哪怕這個真理很白痴,白痴到像「人就是喜歡在酒吧裡攪和一下」這種結論,也是很重要的。當你從普世性真理這種層面去思考時,你就是把你的議題放進了一個框架裡,而有了這個框架,你的主題就不再僅僅是某一個酒吧裡的某一個人,而是變成了某種人人都能理解和體會的象徵或者符號。 ●寫人物:我們能寫的只是一個切片/《引爆趨勢》、《決斷兩秒間》作者麥爾坎‧葛拉威爾 當我要做一篇人物特寫,我通常也會採訪二十個寫作對象生活中相關的人士。其實最好的素材來自於他們,而不是你要寫的對象。 ●在哪裡採訪:受訪者的地盤/《紐約客》專欄作家凱薩琳‧博 我從來不會把受訪者帶到餐廳去吃飯。因為這基本上可以說是一個記者所能做得最糟糕的事。相反的,你得待在他們的地盤上,在他們的世界裡採訪他們。如果他們對你說,「我現在得去幼稚園接孩子了,然後還得去一趟雜貨店買點東西。」你就可以說,「好啊,我可以在我們坐公車的時候寫點東西」。 ●向編劇學寫作:三幕劇式結構/《當哈利碰上莎莉》、《絲克伍事件》和《西雅圖夜未眠》劇本諾拉‧伊佛朗 故事是在哪裡開場的?開場要在哪裡結束,而故事中間段又從哪裡開始?故事中間段將在哪裡結束,而結局又從哪裡開始?在電影學院,這三個問題是用來學習如何創造典型的三幕劇式結構的。 ●確定讀者看到的就是你要寫的/普立茲新聞獎得主雅基‧巴納金斯基 作者把文章給對報導對象一無所知的人看看,而那個新的讀者必須能夠回答,且必須用一句話來回答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你認為這個人的特質是什麼?第二個:在讀完文章後,你是否知道自己是不是喜歡這個人? ●散文也需要戲劇性/散文家、小說家、影評人菲力浦‧洛派特 作為作者,我們必須像個演員般,藉由特殊的造型或聲音的特質,把自己小小的特點極大化,以戲劇性的方式表現出來。我們必須將自己戲劇化,將我們的特點放在最清楚可見的聚光燈下。去掉那些不必要的部分,只強調那些能引出激烈衝突的性格特質。 看大師分享自身經驗、提出無價建議,宛如親授寫作課:從確定寫作主題、採訪人物、安排結構、布局故事,到寫初稿、編輯、修改……,教讀者逐步寫好故事的訣竅。無論寫作新手、老手,每次翻頁能獲得啟發,並且——立即運用在下一則故事裡。本書特色 1.51大名家連袂傳授紀實寫作秘技,絕無僅有 麥爾坎.葛拉威爾(《以小勝大》作者)談人物特寫、湯姆.沃爾夫(新新聞主義之父)談用小說技巧寫故事、諾拉.伊佛朗(《當哈利碰上莎莉》作者)教你三幕劇式結構敘事、索妮雅.納薩瑞歐(《被天堂遺忘的孩子》作者)傳授拿捏跟受訪者的距離……巨星雲集,深度分析,是卡司最強、最全方位的紀實寫作經典。 2.蒐羅各派寫作技巧,寫作者必讀 書中包羅各項寫作技巧:主題選擇、資料蒐集(採訪及調查研究)、敘事結構、寫作品質、編輯流程……,以及各種文體:回憶錄、遊記、散文和記實報導。十年長銷不衰,是寫作者必備的案頭工具書。 3.全民寫作時代來臨,人人都要寫好故事 記者、部落客、臉書PO文、網站寫手及編輯、影視節目製作……都得寫一手好故事。本書教你善用寫作元素、技巧,將看到的人/事/物寫出來,還能寫得好看、動人。專業推薦(依首字筆畫序) 林照真(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 郭奕伶(《商業周刊》總編輯) 張翠容(國際獨立記者) 須文蔚(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兼任系主任) 董成瑜(資深記者) 「……本書集結多名新聞記者的經驗談,不厭其煩地交待自己的心得與做法。這樣的內容讓老記者看起來,像是再一次體會新聞工作無國界的特質。而對年輕記者來說,更可以減少嘗試錯誤的時間。」──林照真,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 「……要找到一本著作,能說清楚紀實書寫全貌,著實不易,《哈佛寫作課》的翻譯與出版,確實令人雀躍不已。」──須文蔚,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系主任
激盪與調和:政府,官員與新聞界的關係 ...
選舉報導:廣電人的藍圖
解讀財經新聞:決定個人貧富的關鍵知識
戰爭新聞的採訪
火線報導:媒體所呈現的戰爭世界
科學新聞報導
科學與大眾媒介
北京娱记:一不小心做娱记
紙筆人間
文字欲:回應時代的特寫新聞
ライターになる!:ライター養成実践マ ...
哈佛非虚构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
報導的技藝:《華爾街日報》首席主筆教 ...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
口述歷史採訪的理論與實踐:新舊臺灣人 ...
敘事弧
99勝經:中央通訊社新聞.攝影得獎作 ...
通訊社
揹相機的革命家:用眼睛撼動世界的馬格 ...
七十年來中華民國新聞通訊事業
中央社六十年
研究小間
Changing the news : the forces shaping journalism in uncertain times
Boundaries of journalism : professionalism, practices and participation
Exploring media discourse
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銘辭研究
Critique of information
巫王志
不向貧窮低頭的爆笑日記,年薪19萬日圓篇
The three ecologies
Dance:我的看舞隨身書
Multimodal discourse : 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跟雲門去流浪:七週八城的歐洲巡演日記
News : the politics of illusion
亂是一種新商機:數位行為改寫的消費習慣
旅行臺灣,達人帶路
極致之味:Yilan的18堂飲食課
日本文具設計大揭密
Digital media and democracy : tactics in hard times
社交媒體與新聞業
The legend of 1900